环球速递!美军“海龙”导弹有多厉害?速度可达3.5倍音速,实现超音速打击

来源:宇宙观察室   2023-05-17 18:08:4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起当今世界的军事实力排名,美国必然是名列前茅。美国每年在军事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目,基本能占到所有国家经费总和的30%以上。


【资料图】

拿今年来说,我国预计在经费方面的投入为2250亿美元,但美国的预计军费投入却达到了8500亿美元。

这么多经费投入,除了用来维系在其他国家建立的军事基地,保障军队的各项开支之外,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投入到了新武器装备的研发之中。2018年,美国的“海龙”导弹的机密据说被黑客窃取,美国这一项秘密武器也开始露出了冰山一角。

美国的反舰导弹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当今作战早已脱离了陆地范围,无论是海面还是天空,都有可能成为交战的战场。

为此,各国在空军建设和海军建设方面投入也越来越多。随着潜艇和战斗类舰艇的出现及发展,衡量一个国家海上军事实力的标准进一步提高。这些现代化的海上武器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对敌方造成毁灭性打击。

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防实力,许多国家在研制侦测和打击舰艇的项目上投入了大笔军费,而反舰导弹系统就是其中一项成果。

反舰导弹,实际上就是通过侦查手段检测到对己方具有威胁的舰船,然后通过武器火控系统发射导弹,对有可能造成威胁的舰船进行破坏,阻拦其任务进度。导弹的发射可以在空中,也可以在陆地,甚至可以在水中,但无论是哪种发射方式都对操作精度有极高的要求。

而发射出的导弹造成破坏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以高强度材料制成本体,发射出去之后,通过其极高的硬度将敌方舰船击穿,打出洞来;要么就是携带爆炸性物质,撞击到敌方舰艇后造成爆炸,而爆炸所造成的碎片和冲击波可以干扰信号,大幅度削弱敌方精密探测设备的探测效果。

“海龙”的资料虽然说遭到泄露,但毕竟也只是美国一家之言,很难判断是不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但是根据目前披露的有限的资料来说,可以确定“海龙”是美国研制的新型的反舰导弹的发射系统。以美国强劲的军事实力来说,这当然不是第一套反舰导弹系统。此前,美国已经建造部署了多种反舰导弹。

美国最早开始服役的反舰导弹是“鱼叉”,从1979年就开始被运用在近海作战,到现在大约已经生产了3000多枚导弹,装备在近300艘舰船上。这类型反舰导弹虽然速度很慢,只有0.65马赫,但是对配件的要求较低,许多装备都可以发射,应用范围较广。

而美国也在不断对该类型的导弹进行改造升级,以提升其作战威力。之后美国在“鱼叉”基础上改进,得到了SLAM远程多用途导弹。相较于之前的导弹来说,它具备更好的隐蔽性和识别性,从1990年开始服役。

“鱼叉”主要还是装配在舰船之上,用来实行舰船对舰船的打击,而“战斧”则是一种巡航导弹,属于空对地,1983年开始服役。“战斧”主要是通过低空飞行避开探测区域,比较灵活,命中率也比较高。但是也存在飞行速度慢,容易被敌方的地面炮火击落的缺陷。

新型海军打击导弹(NSM)最初是由挪威研发的,2014年,通过军事演练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之后,将其引入美国。NSM主要装配在小型战斗舰上,其主要优势在于具有优秀的突防能力,隐身能力较强,机动性强,而攻击程序也是随机的,很难进行防备。

LRASM项目在2009年启动,2018年开始服役。这种类型的导弹隐蔽性极强,而且极大的克服了对信息传递的依赖,其极限射程可以达到1300千米,攻击主对象也主要是5000吨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船,极大提升了美国的海上作战实力。

“海龙”与标准6型导弹

根据美国的说法,最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海龙”是在现有武器基础上进行研制的。不过上文提到的几种导弹几乎都是亚音速导弹,对于“海龙”来说,可以提供的借鉴经验是有限的。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同样美超音速导弹的标准6型导弹(SM-6)。

标准6型导弹在2013年开始批量生产,属于防空导弹,主要作战目标是飞机是,极限射程可以达到400千米,飞行速度3.5马赫,属于超音速导弹。2016年,标准6型导弹在军事演习中击中了一艘导弹护卫舰,证明其确实具备反舰能力。在2017年的导弹拦截测试中,标准6型导弹表现突出,被誉为全能型防空导弹。

标准6型导弹比较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联网”其他特定装备,与这些装备进行信息共享。也就是说,舰队雷达对于导弹的探测不需要再局限在以雷达为中心的海平面范围内。当它与专用的侦察机进行“联网”之后,一旦侦查机发现了来袭的敌方目标,那么该导弹系统就能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反击。

如果“海龙”真的是在标准6型导弹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那么这意味着“海龙”将会是既能反舰又能防空的多用途导弹,美潜艇防空可能会迎来从躲到战的全新时代。“海龙”本身是计划配备在潜艇商的导弹发射系统,如果潜艇遭到了来自空中力量的打击,那么“海龙”可以通过发射超音速导弹,在较远的地方与敌方所发射的导弹进行碰撞,提前引爆,从而保障潜艇的安全,使潜艇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潜艇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再加上超音速导弹的破坏力,可以预见,二者的结合必将在实际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海龙”作为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更快,动力更强劲,破坏力更强。而以往的导弹大多是以亚音速飞行,威力有限。目前,科学家们约定俗成的音速大概是每秒钟340米。不过音速还有另外的表示方式,也就是用马赫做单位。

由于声音在不同温度、不同气压或者不同高度之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马赫”实际上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声音秒速度,比如,0℃的海平面,声音一秒钟大约能传播331米,那么这个时候一马赫就是331m/s,如果在万米高空,声音每秒钟能传播的距离大约是295米,这个时候一马赫就是295m/s。

如果飞行器在某地每秒的飞行速度可以达过当地声音秒速度的1.2倍基本就可以被称之为超音速,达到5倍以上就是超高音速。而“海龙”的速度可以达到3.5倍音速,所以属于超音速的导弹系统。

超音速导弹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由于飞行速度较快,那么留给打击对象的反应时间也就更少,被打击对象在短时间内所能作出的应对措施是有限的,这就提高了打击准确度。但是飞行速度快也意味着需要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因此所携带的燃料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导弹体积的增大。普通反舰导弹长度基本在三米左右,而超音速导弹长度却超过了5米,有的甚至会达到10米以上。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海龙”并不是在标准6型导弹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而是继承了其他项目。有些人认为“海龙”实际上是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即反舰巡航导弹项目的B型号,或者至少是它的改进版本,其飞行速度接近4马赫,也是超音速反舰导弹。

虽然根据美国自己公布的消息,LRASM-B型导弹项目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已经在十几年前被叫停,但是美国在该计划中已经取得的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研究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有些人认为“海龙”就是这一型号反舰导弹的改进版。

另外,还有人认为“海龙”反舰导弹系统是美国RATTLRS(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Time-Critical Long-Range Strike)项目之下的产物。由于俄罗斯在超音速导弹方面颇有建树,为了加强国防能力,美国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RATTLRS就是其中一项。该项目试图通过对导弹的尺寸、重量和结构等方面的改造,大大缩短导弹发射前的准备时间。

过往的导弹发射指令输入或需要几个小时,而该项目将这个时段缩短到了几分钟,大大减少了敌方的反应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本身就是带着提升潜艇发射能力的目的而实行的。虽然RATTLRS只是进行技术演示,并且在21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被宣布失效。但毫无疑问,“海龙”也完全有可能是在该项目的部分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结果。

只不过,更多人还是相信“海龙”是由标准6型导弹改造完成的。但无论其原型是哪一种,“海龙”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它让潜艇具备了更强的防护能力,也为潜艇所能执行的任务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大大扩展了潜艇的作用空间,提升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