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农村清洁供暖如何经受降碳和降本的双重考验?“因地制宜,充分依靠农村丰富的屋顶光伏和生物质资源。”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上,与会专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清洁供暖问题,给出了这样的解决路径。
●问题逐渐显露
“农村建筑领域每年排放总量约4亿吨,占建筑运行排放的20%、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侯隆澍介绍说,农村住宅领域是煤炭消费的重要市场,北方地区需求尤其旺盛,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总量的42%,消费了近70%的农村住宅用煤炭。
随着近年清洁取暖改造的不断深化,政策配套体系逐渐完善,截至2021年底,华北地区基本基本实现清洁取暖试点的全覆盖,实现2600余万户的清洁取暖,清洁取暖率达到70%,但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清洁取暖改造目标正从“减少污染”转向“降低碳排放”。据侯隆澍介绍:“结合调研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农村生活领域清洁取暖的降碳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目前,北方地区大约已经完成1000-1200万户“煤改电”,但其中的热泵使用率不足30%,剩下的依靠电直热取暖。“北方地区的电力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碳排放高。其中山西是传统的煤电基地,内蒙古清洁电力70%都外输了。这导致有些地方的碳排放不降反增,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农村清洁取暖技术路径。改造项目对部分地区的县级财政造成了一定压力,承担着较大的经济负担。”
●降碳需因地制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杨旭东坦言:“关键问题在于很多地方在设置清洁取暖技术路径的时候没有认真研究和优化,只做一些简单处理就美其名为多能互补。”他建议,农村的清洁取暖改造应遵循“四个一”原则,即“改造成本不超过一万元”“年运行费不超过一千元”“设备简单易用一键式操作”以及“地区做好统一规划”。
“我们在一个北方省份做了大量调研,总结出了44类农宅的标准样式,并给出所有可能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不同方案间有很大差别,同样1万元的投资,最差的只有10%的节能效果,而最好的却能达到45%。”杨旭东说。
农村清洁取暖如何实现降碳目标呢?杨旭东这样解释,未来农村取暖应该推动散煤、直接燃烧生物质、市政电等高碳排放模式的逐步退出,同时要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生物能和其他可能生能源的利用。“全国农村屋顶光伏资源一年能产生20多亿度电;作为生物质资源的秸秆,一年的产量等同于4亿吨标准煤、8亿吨燃料,未来农村的清洁取暖就要依靠于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光伏方面利用光储直柔优先满足自用,依靠电力满足供暖等生活需求,并推动余电有序上网。生物质资源则要走燃料化、市场化的路线,让其能够迅速燃烧并实现近零排放,同时打通生物质商品化供能网络,让其真正走入市场。”
据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猛介绍,由于气候和房屋构造,冬季湿冷的长江流域也有着很大的冬季取暖需求,目前南方冬季取暖更多依靠电热油汀、小太阳和空调等依靠电力的设备。“目前,农村取暖消耗的电力占总供应能力的50%,继续增加的话可能会达到60%-80%的水平,接近现有供电能力的上限。”刘猛建议,长江流域应加快农村屋顶光伏开发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丰富冬季取暖电力来源的同时,还可以为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