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网上声称自己“二阳”的人变多了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
(资料图)
会加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趋势吗?
许多人疑惑
如何甄别甲流、新冠和普通感冒?
是否存在“双重感染”的可能性?
今年4月以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报的数据显示
我国各省份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
一直维持在1%以上
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广州专家表示,目前在门诊接触到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多是“首阳”,“二阳”仅为散发病例,且“二阳”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上一次感染更轻。此外,甲流患者临床表现更重,有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专家提醒:
因为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同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理论上存在双重感染可能性,因此市民朋友不可大意,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日常防护工作。
专家详解来了!!!
甲流临床表现更重
存在“双重感染”可能性
2
问:当前,春季传染病多发,甲流、新冠、普通感冒如何区别?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詹少锋:
普通感冒、流感、新冠早期症状都差别不大,表现为发烧、喉咙疼、咳嗽、鼻塞、流鼻水、胃口不好、全身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主要靠核酸或者抗原检测来区别。从这一次接触的病例来说,部分甲流患者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而且整体临床症状表现会重一些,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反而临床症状较轻,部分小孩伴有结膜炎症状。
2
问:这段时间,“甲流”和新冠都偶有出现,是否有人会同时感染两种病毒?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和发热门诊主任李淑华:
甲流和新冠互相不喜欢,这段时间还没有发现同时感染甲流和新冠病毒的患儿。
■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
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病毒,理论上存在叠加感染的可能性。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
近期接诊了一名男性患者的甲流跟新冠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免疫力低下,相对其他人来说,他的症状会稍微重一点,伴有全身发热、疼痛等症状。虽然“双重感染”发生概率较小,但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要做好防护。
“二阳”临床症状表现更轻
预计不会引发大规模感染
2
问:“二阳”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对比上一次感染症状是否更轻?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詹少锋:
目前广州门诊的新冠患者数量不多,有的是“二阳”,也有的是首次感染,以年轻人为主,也有老人。常见表现和之前一样,包括发热、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增清:
一般来说,二次感染会比首次感染症状要轻。家长无需过分紧张,在2022年12月新冠流行期时,临床接诊患儿大多以轻症为主,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李锋:
首次感染后,我们身体所形成的免疫记忆具有一种“照妖镜”的能力,在二次感染发生时,即使病毒发生变异,免疫系统也可以迅速识别病毒,无需调动全身的“资源”去对病毒“狂轰乱炸”,因此症状就会更轻一些。
2
问:许多人担忧,二次感染是否会引发大规模暴发?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
鉴于许多人已建立起免疫屏障,新一轮疾病流行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不会像之前那样“快”和“大”。
二次感染切勿恐慌
少量接触病毒可刺激免疫系统
2
问:当发现自己或者是孩子二次感染后,应如何应对?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詹少锋: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首先不要产生心理恐慌,如果测出抗原为阳性,证明还是传染性强的时期,此时建议居家休息,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同时应在密闭环境内佩戴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
虽说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二次感染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来说,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在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中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与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接触,比如分餐吃饭,做好日常消毒等,降低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
减少接触,也不是要把自己关在房间自我隔离。对于体内拥有抗体的人来说,少量接触一些病毒能更好地刺激免疫系统,让人体警惕新冠病毒的再次侵袭。
2
问: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哪些人群要重点关注?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增清:
要提醒广大家长,有先天性心脏病、脑性瘫痪等基础性疾病的,以及5岁以下的小朋友是重点防护人群,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要保持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及有基础病的孩子,如果测出新冠阳性,建议及时就医;3个月以上的小朋友,无其他基础病的,如果仅是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居家休息、补充营养,对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如果持续三天都高热不退,或是有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则需要就医。
指尖点一点
获悉白云新鲜事
编辑:陈若兰 王万雨
审核:王玲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